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
摘要: 原发性痛经(PD)是指盆腔无器质性病变,在经期出现耻骨上区痉挛性疼痛,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针刺对PD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改善PD症状。通过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发现,针刺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系统、改善子宫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痛觉敏化治疗PD,具体包括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功能、调节内分泌激素水平、调节免疫功能、调控子宫血流速度及阻力、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核因子-κB(NOD1/RIP2/NF-κB)、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环氧化物酶-2(MAPK/ERK/COX-2)、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cAMP/PKA)信号通路等方面。虽然针刺治疗PD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其调节NEI网络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以及各信号通路在PD治疗中的关联作用还有待验证。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NEI网络中具体分子间的交互作用,以精准干预NEI网络系统,并明确各信号通路间的关联,阐明针刺如何通过多通路协同抑制炎症和痛觉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