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从土之湿燥平衡理论辨治胃痞病撷要

  • 摘要: 胃痞病可认为是现代医学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由于现代人饮食结构及规律改变,该病发病率高且易反复发作。胃痞病病位在脾胃,病机为湿燥不调,气机不畅,久则损及脾胃阴阳。《黄帝内经》中提到湿燥偏颇对人体的危害,脾湿太过则运化失司,胃燥太过则通降失常。湿燥相搏,痞证乃生,治当审其湿燥之偏,或燥湿健脾,或润燥和胃,使中土复其平衡。从土之湿燥理论出发,以太阴湿土与阳明燥土平衡为切入点,治疗胃痞病可采用先调湿燥平衡再调阴阳虚损的方式,验之临床,疗效较好。附验案1则以佐证。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