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益肾泄浊方”辅助治疗肾虚湿浊型慢性肾脏病3~4期促红细胞生成素低反应性肾性贫血70例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Yishen Xiezhuo Decoction"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70 Cases of Erythropoietin Hyporesponsive Renal Anemia in Stages 3–4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 Kidney Deficiency and Damp Turbidity

  • 摘要:
    目的 观察益肾泄浊方辅助治疗肾虚湿浊型慢性肾脏病(CKD)3~4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低反应性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40例肾虚湿浊型CKD 3~4期EPO低反应性肾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益肾泄浊方,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计数、红细胞比容(H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SAT)等贫血相关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eGFR)等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开始前1周与治疗结束前1周每千克体质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用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指数(ERI)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分变化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不适、皮疹、高钾血症、头晕等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RBC、Hb计数、HCT、TSA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hs-CRP、S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后治疗组eGFR、A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P<0.05),Scr、BUN、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治疗结束前1周2组患者每千克体质量rHuEPO用量均较本组治疗开始前1周明显减少(P<0.01,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前1周治疗组ERI较本组治疗开始前1周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29%(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8/70),高于对照组的7.14%(5/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方能够显著改善肾虚湿浊型CKD 3~4期EPO低反应性肾性贫血患者贫血指标、中医证候及肾功能指标,并能减少rHuEPO用量、降低促红细胞生成素抵抗,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常规西医治疗,安全性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