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通督温阳针法”联合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耳聋89例临床研究

Clinical Study on 89 Sudden Deafness Cases Treated with Tongdu Wenyang Acupuncture and Batroxobin Injection

  • 摘要:
    目的  观察在常规干预措施及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温阳针法治疗突发性耳聋(SD)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180例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9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89例,对照组完成90例。对照组予营养神经、激素冲击等常规治疗,另予巴曲酶注射液静脉滴注,隔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温阳针法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次后休息1 d。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纯音听阈测试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变化情况,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听力损伤曲线分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耳闷、耳鸣、眩晕等中医证候单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患者耳闷、耳鸣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眩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纯音听阈数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FIB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T、TT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T、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APTT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8%(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听力曲线分型患者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89%(P<0.05)。
    结论  在西医常规疗法及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督温阳针法可有效改善SD患者的听力功能,缓解耳闷、耳鸣症状,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且对不同听力损伤曲线分型患者均表现出更好的疗效。

     

/

返回文章
返回